2020醫師執業資格考試正處于緊張的備考階段,甘肅中公教育根據往年的醫師執業資格考試規律整理了2020年醫師執業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,望考生們及時復習查看。
一、短暫性腦缺血發作
【診斷】
1.好發年齡50~70歲中老年人,男性多于女性。
2.發病特點 起病突然;歷時短暫;24h內完全恢復,無后遺癥;可反復發作。
3.癥狀
(1)頸動脈系統TIA
①常見癥狀 對側單肢無力或輕偏癱,可伴對側面癱,為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或大腦中動脈-前動脈皮層支分水嶺區缺血的表現。
②特征性癥狀 眼動脈交叉癱(病變側單眼一過性黑、對側偏癱及感覺障礙)和Horner征交叉癱(病變側Horner征、對側偏癱);主側半球受累出現失語癥(Braca失語、Wernicke失語等)。
(2)椎-基底動脈系統TIA
①常見癥狀 中樞性眩暈、平衡失調,無耳鳴。
②特征性癥狀 跌倒發作(突然四肢失去張力而跌倒,迅速自行站起,意識清楚);短暫性性遺忘癥(TGA)。
【鑒別診斷】
1.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損或小卒中 癥狀體征超過24h。數日至3周內完全緩解。
2.發作性疾病 如部分性癲癇、偏頭痛。
3.梅尼埃病 發作性眩暈癥狀須與椎-基底動脈系統TIA相鑒別。
4.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引起的全腦供血不足,有頭昏、暈倒、意識喪失。
5.其他 顱內腫瘤、膿腫、慢性硬膜下血腫、腦內寄生蟲等。
【進一步檢查】
1.腦電圖檢查。
2.腦CT或MRI檢查。
3.TCD可見血管狹窄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
4.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可發現血液成分改變。
5.血糖、血脂檢查。
【治療原則】
1.病因治療 針對病因及高危因素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癥等的治療。
2.藥物治療 預防進展或復發,防治TIA后再灌注損傷,保護腦組織。
(1)抗血小板聚集劑 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、雙嘧達莫等。
(2)抗凝藥物 肝素,低分子肝素,華法林。
(3)其他 擴血管藥物;擴容藥物;鈣拮抗藥(尼莫地平、西比靈);中醫中藥類。
3.外科手術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;血管內支架置人術。
二、腦血栓形成
【診斷】
1.多靜態起病,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超過24h。
2.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,常出現偏癱失語等。
3.腦CT出現與癥狀、體征定位相符的低密度灶。
【鑒別診斷】
與腦出血、腦栓塞、蛛網膜下腔出血、顱內占位性病變(硬膜下血腫、腫瘤、腦膿腫等)等疾病鑒別。
【進一步檢查】
1.影像學檢查 頭顱CT常規檢查,多數腦梗死病人發病24~48h后梗死區出現低密度灶(腦干、小腦的梗死,CT往往不能正確分辨)。頭顱MRI;腦梗死數小時后,即可于梗死區發現長T1、長T2信號,對后顱凹的梗死診斷意義優于CT。
2.DSA/MRA、CSF、TCD及頸部動脈彩超。
3.其他檢查,如血液流變學、血生化、血脂、血糖檢查等。
【治療原則】
1.急性期治療原則 3~6h內溶栓,控制腦水腫,保護腦細胞;個體化治療;防治并發癥;對癥支持治療;早期康復;危險因素的預防性干預等。
2.治療方法
(1)對癥治療 維持生命功能和處理并發癥。
(2)超早期溶栓治療 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。
(3)腦保護治療 鈣通道阻滯藥;自由基清除劑;抗興奮性氨基酸遞質;亞低溫治療(32~34℃)。
(4)抗凝治療 主要用于進展型卒中,預防血栓擴展、溶栓后再閉塞。
(5)降纖治療 巴曲酶、降纖酶等。
(6)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阿司匹林100~300mg/d,主張晚間服藥。抗凝、溶栓時不宜同用,以免增加出血危險。
(7)卒中單元 卒中的急救、治療、護理和康復綜合治療。
(8)中醫中藥 銀杏、丹參、川芎嗪、水蛭素等。
(9)外科治療 開顱減壓術。
(10)康復治療 功能鍛煉。
三、腦栓塞
【診斷】
1.多在活動中發病,發病急,數秒至數分鐘達高峰。
2.多表現為完全性卒中,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障礙。
3.前循環的腦栓塞表現為偏癱、偏身感覺障礙、失語或局灶性癲癇發作等。
4.后循環的腦栓塞表現為眩暈、復視、交叉癱或四肢癱、共濟失調、飲水嗆咳及構音障礙等。
5.頭顱CT和MRI檢查可顯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變,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腦栓塞診斷。
6.有心源性栓子來源等。
1 2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